• 最新
《科学外史》作者江晓原: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江晓原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中文版所撰写的“科学外史”专栏,始于2006年7月。杂志停刊后又移至《第一财经日报》,至今已经18年。近日,《科学外史》IV、V卷出版之际,搜狐文化特约本书作者上海交大江晓原教授,

专访丨《科学外史》作者江晓原:通俗地谈科学,严肃地看科幻|文学|科学史|科幻小说_网易订阅

科学地反思科学主义 澎湃新闻:你在书里提到了一些关于环境议题的观点,比如从熵增理论出发去看环保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及杀虫剂使用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影响,其中可能都有一种不去过多干预自然的观念,这个是否也是你自己...

新华社三次为他发全球通稿,这位教授再次推出科学文化盛宴_江晓原_外史_学术

江晓原教授这样评价《科学外史》的写作: 想和读者分享我对科学技术的新解读和新看法。这些解读和看法都是在“反科学主义”(反对唯科学主义)纲领下形成的,所以经常能够和老生常谈拉开距离。他说,“外史”其实是双关语。自...

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科学史系 江晓原为大众写作科普“科学外史”

江晓原的文章多是反思“科学主义”的弊端。比如在《科学外史》Ⅳ、Ⅴ卷中,江晓原就对看似“科学”“真理”的事情进行了大胆质疑的精神,并进行考证和分析,提醒大家全面看待科学、科技问题,时刻保持理性、警惕和反思。江晓原...

新华社三次为他发全球通稿,上海交大这位教授一口气出了2本新书!霍金|牛顿|科学史|科学外史|凝聚态物理...

江晓原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科学外史》写作: 想和读者分享我对科学技术的新解读和新看法。这些解读和看法都是在“反科学主义”(反对唯科学主义)纲领下形成的,所以经常能够和老生常谈拉开距离。他说,“外史”其实是双关语...

当大数据成为科学的语言,哲学会怎么说?

此文一经发表,立即引起李约瑟、贝尔纳等科学家和科学史家的共鸣,直接开创了“科学外史”的研究进路。回过头来看,1687年出版的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仅标志着一次科学革命,也标记了一次世界观革命:人类越来越习惯于...

开创中国高校首个科学史系的江晓原教授重磅力作《科学外史》上市啦

《科学外史》Ⅳ、Ⅴ正好体现了作者的怀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作者在书中对看似“科学”“真理”的事情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并进行考证。尽管你我作为芸芸众生,与科学相去甚远,但是我们能做到像江晓原教授书中发出的信号那样:全面...

科学就在身边_江晓_外史_问题

刘慈欣对《科学外史》的评价一语中的:“江晓原老师潇洒地穿梭于多个学科,多个时空。在有趣、新奇的知识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对科学和人性的严肃思考。江晓原的文章多是反思科学主义,他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反...

“万斤拨千斤”的科学小品

《科学外史》也载道,但载的不是“科学大道”,而是科学史学者江晓原对科学技术领域诸多问题的本质洞察与反思,是“我道”。正是因为这一转变,思想之美才能真正在科学类文章中展现,科学内容与文学性才能以思想为核心完成结合...

新华社三次为他发全球通稿,这位教授一口气出了2本新书!江晓原_科学史_外史

江晓原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科学外史》写作: 想和读者分享我对科学技术的新解读和新看法。这些解读和看法都是在“反科学主义”(反对唯科学主义)纲领下形成的,所以经常能够和老生常谈拉开距离。他说,“外史”其实是双关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