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保护“地球之肾”不只“圈起来”那么简单

30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就如何保护“地球之肾”分享案例、阐释观点。什么样的保护模式更好?直接将湿地“圈起来”设立保护区、避免人类活动是否最有利于修复?业内专家表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

湿地的奇迹:地球之肾的生态价值与保护

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增强保护意识,珍惜这片“地球之肾”。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湿地在未来继续为地球和人类提供宝贵的生态服务。

保护生物多样性 守护许昌多样美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近日,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市生态环境局、长葛市双洎河湿地公园等单位,以不同形式举办了相关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

国际濒危物种大杓鹬中途停歇 凸显大庆湿地保护成效

5月17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华三助力神农架国家公园开展物种保护

展望未来,新华三集团将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探索ICT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并逐步将更多智能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投入到这一领域,与此同时,也呼吁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加入,共同为地球生态文明的建设...

共享全面提升湿地保护利用成效的成功经验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保护并非单一地域或流域的任务,而是关乎全球的共同责任,需要相关利益方协同推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介绍了UNDP/FAO-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环境基金)...

保护“地球之肾”共筑未来!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

世界湿地日,用行动呵护“地球之肾”—宿迁市多形式开展湿地保护宣传

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首个“江苏省湿地保护宣传周”。在第29个世界湿地日即将到来之际,宿迁各地以“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为主题,上下联动,采取走进社区、网上倡议、现场宣教、手机短信、广场宣传等丰富多彩...

守护“地球之肾”山东省湿地保护条例12月起施行

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7月25日,新黄河记者自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当日经...

湿地保护与修复系列项目,入选国家、省级典型范例—常德精心呵护“地球之肾”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地球之肾’。常德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盛晓丽介绍,2018年,常德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该市实施湿地生态补水、污染控制、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湿地生态系统持续改善。西洞庭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