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专访格非:写作的根本就是隐喻

他有过对于经典的各种解读,在课堂上、在著述中,如《格非文学课:文明的边界》一书中,格非以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麦尔维尔的《白鲸》为主线,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出发,兼顾讨论了作家的其他作品...

专访|格非:没有什么时代会真正过去

近日,从新作《登春台》出发,格非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这也是《登春台》面世后他接受的首个访谈。他的这一回答,让人想到几天前他与诺奖得主古尔纳的一次有关“痛苦”的对话。什么是痛苦?格非说,痛苦就是某种幽暗,是光...

独家专访|格非:没有什么时代会真正过去

近日,从新作《登春台》出发,格非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这也是《登春台》面世后他接受的首个访谈。他的这一回答,让人想到几天前他与诺奖得主古尔纳的一次有关“痛苦”的对话。什么是痛苦?格非说,痛苦就是某种幽暗,是光...

独家专访|格非:没有什么时代会真正过去

近日,从新作《登春台》出发,格非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这也是《登春台》面世后他接受的首个访谈。他的这一回答,让人想到几天前他与诺奖得主古尔纳的一次有关“痛苦”的对话。什么是痛苦?格非说,痛苦就是某种幽暗,是光...

格非采访: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学,必须读世界文学。

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学,必须读世界文学。否则在中国文学这个圈圈里,是没法了解自己的。所以不要有偏废,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都应该读。(采访整理 张琰|摄影、视频制作:胡思远)

格非:一个人要获得生活的真知,或许不会选择小说了-The Paper

采访间隙,一个骚扰电话打断了格非对1980年代的回忆。草草应付完电话那头的推销,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打趣:“银行有开门红政策,我这样的人能给银行提供什么呢?“他一生都在劳作,来不及恐惧” 在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子里,格非...

格非:为什么联系性越密集,我们越觉得孤独?纯粹访谈-The Paper

采访间隙,一个骚扰电话打断了格非对1980年代的回忆。草草应付完电话那头的推销,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打趣:“银行有开门红政策,我这样的人能给银行提供什么呢?格非 “他一生都在劳作,来不及恐惧” 在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子里,...

爱不再是勇敢的冒险,而是一种精心计算|格非、汪民安对谈-The Paper

最近,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与知名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B站读书UP主、文学编辑渡边共同参加了一场名为\

格非 X 何平:长篇小说《登春台》有着“漫长时代的蓬勃涌动”对谈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虽然格非老师在《望春风》的很多媒体在采访的时候说,它是与中国传统的乡村告别,但并不是说我们说告别就告别得了的,不可能说我写一部小说或者我们说从观念上面告别了传统的农耕文明就告别了。比如工业文明,我们现在的三种...

面对存在的不竭探问—评格非长篇新作《登春台》新批评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暌违四年,作家格非的长篇小说新作《登春台》近期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小说以俯瞰的视角开篇,张望浩瀚宇宙中的无数微尘。微尘一刻不停地,微弱振动,连成无数故事。故事聚焦于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的漫长时间里,四个人物的命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