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东西问|短评: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春节

大红灯笼高挂,归家游子疾步,老人孩童翘盼…农历癸卯兔年正向我们走来。“百节年为首。农历新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既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寓意,又有“扔掉忧愁,拥抱新禧”的寄托。注重家庭与亲情也让春节成为沟通中国与...

东西问丨短评:北京文化,为何迷人?

初秋北京,一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隆重启幕。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2023北京文化论坛14日至15日举行,中外参会人员多达约600人。事实上,千百年来,北京的文化一直令...

东西问丨短评:从古典汲取智慧 向未来携手同行

无论东西方,古典学的源头都是古代先贤从实践中形成的智慧,最终也都导向培养人的德性并用之指导实践。中国先秦时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主张,学习不只是为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

东西问丨短评:为何越处于两岸关系低谷,越要疾呼民间交流?

2022年是“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也是两岸开启交流往来的第35年。这一年,台湾社会民心求变求新。“思”字在有关两岸关系的年度汉字评选中高票当选,其背后是同胞的异地相思,真挚寄望交流恢复、人员往来。台湾位于祖国东南,...

东西问丨短评:中欧为何需要文明对话?

从欧洲汉学210年回顾与展望,到中欧人文交流机制与路径、中欧经贸合作韧性与潜力,对话联通东西、纵论古今,既是对历史的延续,也有对现实的关照。中欧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亚欧大陆两端相映生辉,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东西问丨短评:人权治理,中国为何行?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内因。昨天,传统文化理念奠基之。“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天地之间,莫贵于...

东西问|短评:为何怀念基辛格?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缓和东西方对抗关系;顺应国际大势和美国国内民众需要,完成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获诺贝尔和平奖;在中美对抗激烈的时刻,警示美国和中国在“防止灾难性的冲突”方面有着“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新冷战...

东西问|短评:与“时”应势,宜促中外文明互鉴

中新社“东西问智库”28日在北京成立,致力于汇聚智力,常态化、品牌化、智库化、平台化开展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为中外专家提供脑力激荡的平台,为中外受众提供思维碰撞的盛宴,正自觉承担起新时代和中华...

东西问·中国学|短评:世界中国学为何适逢其时?

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中国上海开幕,400余位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齐聚黄浦江滨,共话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

东西问丨短评:全球文明倡议为何正当其时?

上UC,看更多精彩资讯 东西问丨短评:全球文明倡议为何正当其时?安徽商报 2023-03-17 20:46 关注 中新社记者安英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