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人民日报看青海|“攒劲”的致富带头人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抹一把脸,笑呵呵地说。曾经的东达村,出了名的穷。2014年,致富能人牛生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11月25日下午两点,我选上的...《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1日04版)

人民日报看青海|春风吹暖牧民的心

高原春来到,冰封的高原蓝宝石青海湖迎来开湖季,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开湖”活动即将举行。青海湖北岸的风,一直吹到沙柳河镇。站在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的山坡上,望着沙柳河潺潺流向青海湖,湖面的蓝冰在消融,身边...

人民日报看青海|群众身边有了更多暖心举措

两会后,本报记者来到青海省西宁市,探访社区治理中的新探索。编者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面对社区工作人手不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等常见基层治理难题,青海省西宁市不断提高社区治理和...

人民日报看青海|三江源区湿地面积已达近5万平方公里

本报电(记者贾丰丰)记者近日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青海省三江源区湿地面积已达近5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十四五”以来,青海省累计投入资金4.9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06项,高质量推进...

人民日报看青海|“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咯”

这条路,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白玛多杰每年都会走四五次。他和几名队员绕冰川而行,检查沿途是否有垃圾遗留,用测距仪、望远镜和铁锹,将雪线、结冰情况等一一记录。源头一滴水,世界一条江。近年来,可可西里和...

人民日报看青海|海东市乐都区秋景如画

转自:人民日报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在水土流失治理、河湖保护、国土绿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改善。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9%,黄河出省断面水质达Ⅰ类。图为海东市乐都区秋色宜人,风景如画。本报...

人民日报看青海|三江源地区发现新物种玉树管鼻蝠

本报西宁11月12日电(记者乔栋)记者日前获悉:科研团队在地处长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市发现一蝙蝠科管鼻蝠属新物种,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玉树管鼻蝠。管鼻蝠是一类树栖型蝙蝠,是蝙蝠科中第二大的类群,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温暖...

人民日报看青海|冷凉蔬菜带动高原乡村振兴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依托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图为互助县台子乡长寿村村民正在采收红边生菜。本报记者贺勇摄

人民日报看青海:从一个主导产业看西宁市湟中区乡村活力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脱贫人口占西宁市脱贫人口一半。近年来,湟中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区80%以上的乡镇形成了1至2...

人民日报看青海|青海湖景区旅游热

青海省以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出更多特色旅游产品。截至目前,今年青海湖主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图为游客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体验热气球项目。本报记者贺勇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