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入选的十个项目内容丰富多样,从史前聚落遗址到都城遗址,从中原到边疆,从新发现的遗址到持续发掘研究半个世纪以上、“老树开新花”的遗址,涵盖甚广,是中华文明博大气象的实证。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 远古社会“百科全书...

【央媒看甘肃】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亮点扫描

“遗址为我们展现了距今4800年前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彰显了黄河上游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新高度。陈星灿说。郭志委介绍,聚落中首次发现史前时期近方形的三重“围壕(沟)”,其始建和主要使用...

“龙门与白马”彰显交融互鉴、襟怀博大的文化自信

往事越千年,“龙门”“白马”遥相呼应,见证着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融合,印证着“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龙门石窟的每一尊佛像、每一条题记都是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也是中华文化襟怀博大、开放包容的见证。...

福州市连续5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沁人心 幸福满榕城

福州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博大的胸襟和璀璨的文明。在城市文明建设过程中,福州始终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重要任务,守正创新,守住千年古城的根与魂。在榕城大街小巷,1300多个爱心茶摊如...

理响中国·读懂中华文明丨 以开放包容之姿,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这种包容性使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生生不息、愈发辉煌。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提供了深刻启示。它告诉我们,...

“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纪实|文明史|河南省|中华文明_网易...

离开龙门石窟之际,总书记伫立草木丰茂的伊水之畔,遥望西山千龛拱列,尽览博大文明气度。粼粼波光的伊水,静静流淌。对岸,北魏的錾痕、盛唐的凿印,崖壁间镌刻着恒久的文明印记。文明如水。历史长河里,多元文明在中华大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原标题: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了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了当代中国以更加包容的胸怀面向世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的博大胸襟。

好好学习丨从龙门石窟之行,感悟中华文明的包容与自信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明立世,文化兴邦,站在文明高度,中国“走自己的路”,便有了强大底气。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走进千年石窟,探寻中华文明的瑰宝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2022年7月,龙门...

全景解析早期地中海文明,探寻人类思想的共通密码

地中海文明这一概念,参之以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虽浩瀚博大却相对清晰的内涵与外延,显得更富弹性,也更不确定。作为统一体的地中海世界,是否成立?若成立,其可能的时空界限何在?与16世纪以来由西欧文明主导的地中海世界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