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原创书圣醉酒写出,唐太宗奉为神作,失传千年,被历代书法家追捧至今_王羲之_兰亭_中国

直到唐太宗出现,他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又是皇帝,一下子把王羲之推到书圣的位置,还用计从辩才手里骗到了兰亭。唐太宗喜欢兰亭,每每拿出来观赏一番,死后将《兰亭序》陪葬。历史记载,兰亭最后陪葬昭陵,但是,五代时昭陵...

王羲之尘封千年的60件法帖,终于全部问世,每一件都超越《兰亭序》

到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他倾尽全力收集了2000余纸,将它们妥善保存、钩填摹刻。可惜的是“安史之乱”以及...经过南唐后主李煜、宋太祖、宋太宗等人的寻找和鉴定,到了北宋时期,内府所藏的确凿无疑的王羲之真迹,就只剩下 60件了。...

郭沫若:《兰亭序》是王羲之盗版的,文章都不是他所写,你如何看_唐太宗_时期_书法

并且他还指出《兰亭序》的字体,跟王羲之的书法完全不一样,是隋唐年间书法的创作,帖子是伪造的。也就是说,当时在唐太宗手里的这一幅兰亭序,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李文田还大胆的否定了《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所写,有他...

王羲之:在笔墨与风骨间书写千年文脉

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代被奉为圭臬,唐太宗不惜以“骗夺”方式收藏《兰亭序》真迹,亲撰《王羲之传论》称其“尽善尽美”。欧阳询临摹其字时感叹“比锋竞利,犹居下风”,这种集体致敬使“二王”书风成为显学。宋代米芾在《宝章待访...

《兰亭序》不是行书!故宫首次公开“正版原稿”唐太宗至死没见过|草书|摹本|王羲之_网易订阅

众所周知,唐太宗是王羲之“忠实粉丝”,极度痴迷其字,不仅临学“王书”,废寝忘食,还费重金,搜寻他的传世真迹,之后任命虞世南、褚遂良等,熟悉“二王”笔法的名家,细细鉴定。同时筛选“王字”,编撰《圣教序》、《十七帖...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v1.7

唐贞观十九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见之甚喜。玄奘奉命于当年三月即居译场弘福寺 翻译 佛经。贞观二十二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时皇太子李治作记。后由弘福寺和尚怀仁从唐内府所藏...

香港发现《圣教序》真迹,1903字无一缺损,再现最真实的王羲之笔法!

它有三大优点:第一是来历清晰、真实可信,集字过程中得到了皇家支持,唐太宗的序、唐高宗的记和玄奘法师...第二是字字从真迹中来,怀仁及众弟子以宫内所藏的王羲之法帖为母本,优中选中,耗时20余年才编纂完成,可谓字字用心。...

王羲之这943字,是草书界的“无上范本”

王羲之在梁武帝时期便确立了在书坛的地位,他的法帖从梁武帝时代开始搜集,到了唐太宗时期依旧如此。在皇家内库中,网罗了3000多件王羲之法帖。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帖是公元347-361年间,也就是王羲之从44岁到58岁这14年间,所...

唐玄宗唯一行书真迹,台北故宫从未展出,王羲之重生也写不出来!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国宝级书法作品数量不亚于北京故宫。在这些珍品中,唐玄宗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鶺鴒颂》至今从未对外展出过。202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盛大...虽然《鶺鴒颂》具有浓郁的王羲之风韵,但更显丰腴优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