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草原上的匠心传承:探访巴林民族手工坊的非遗新生之路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一片被苍茫草原与悠远牧歌浸润的土地上,一座4200平方米的民族手工坊正以针线、木料与铜器的碰撞声,续写着千年非遗文化的当代...为了攻克马尾弦易断的难题,他跑遍牧区收集数据,最终研发出“三股拧绞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产业之变—内蒙古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新实践(下)

近日,记者走进养殖园区、加工企业、田间地头,感受草原上正在进行的深刻变革,探访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化之路。...羊尾油具有润燥、消炎等功效,不仅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动物油脂,也是一种中药炮制辅料。...

“绿”动内蒙古:20国记者探访全球能源转型“中国方案”

【环球时报-环球网 记者 王莉兰】2024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5...5月14日,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的20国记者走进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探访这片传统牧区如何实现从“能源粮仓”向“绿能引擎”的...

【十二城记·乐活五一】沸腾的浑善达克-新闻中心-内蒙古新闻网

游客可沿环线探访沙地内142个湖泊、21条河流及超100处自然打卡点,体验沙漠冲浪、冰面漂移、草原露营等特色玩法,或深入牧区感受民俗文化,形成“赛事引流+自驾消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巴依斯古楞)

新春扬帆启新程 媒体聚焦鄂托克|鄂尔多斯“乃日”探访记-The Paper

2007年,鄂尔多斯“乃日”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尔多斯“乃日”的代表性传承人芒来巴特尔在弹拨三弦 芒来巴特尔是鄂尔多斯“乃日”的代表性传承人。他6岁起跟姐姐学习弹扬琴,7岁便能熟练弹奏《圆顶...

(文化中国行)鄂尔多斯“乃日”探访记

中新社 鄂尔多斯2月27日电 题:鄂尔多斯“乃日”探访记 中新社 记者 李爱平 从墙上取下三弦后,66岁的芒来巴特尔轻轻弹拨,悠扬的乐曲便飘荡在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内。几分钟后,他又从墙上取下四胡,弹起另一首民歌。“乃...

部分地区探索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记者赴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探访-盐碱地里养海鲜-今日头条

2024年6月7日,《人民日报》第13版刊发题为《部分地区探索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记者赴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探访—盐碱地里养海鲜》的报道,我国部分地区探索利用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其中不乏南美白对虾等海鲜,其中报道了...

探访牧区动物医院:设备科室齐全“病患”专人看护

中新网赤峰3月20日电题:探访牧区动物医院:设备科室齐全“病患”专人看护 作者奥蓝端木丛金龙 腿部受伤的公牛,分娩困难的绵羊,得了肠梗阻的马,误吃了铁丝塑料的骆驼…当下正值牧户接犊接羔高峰季,中新网记者走进内蒙古...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最大国有林场探访记:“绿水青山”之后便是“金山银山”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区行”中央媒体记者大型采访活动在锡林郭勒盟26日启动,陈海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保护森林资源,让森林增值是当下的头等大事。图为宝格达山林场。东乌旗宣传部供图 “置身于这片茂密的森林,你的...

记者探访一线移民管理警察—忠诚坚守国门 贴心服务群众-中新网

近日,记者分赴各地探访一线移民管理警察,记录他们的奉献与担当。内蒙古边检总站甘其毛都边境派出所所长黄健— “工作越多,越说明我们坚守的意义” 本报记者 翟钦奇 春天的甘其毛都口岸,清晨的气温仍然接近0摄氏度。阵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