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我国万瓦级氦制冷机首次公开亮相,实现超大型低温制冷技术突破

我国万瓦级氦制冷机首次公开亮相,实现超大型低温制冷技术突破,液氦,压缩机,核聚变,低温制冷,万瓦级氦制冷机

我国首台万瓦级氦制冷机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万瓦级氦制冷机是指液氦温度(即零下269摄氏度)下制冷量达10000瓦以上的超大型低温制冷机,是加速器、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关键核心装备。为实现超大型低温制冷技术自主可控,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与...

【科技日报】我国首台万瓦级氦制冷机研制成功

该制冷机是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首台超大型氦低温制冷机,液化模式下氦气液化率达3370升每小时,将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为实现超大型低温制冷技术自主可控,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与...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据悉,科研团队接下来的工作目标是继续突破极低温的极限,并在未来建成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机。极低温制冷机可以为例如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运行环境,并且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同时,他们利用该晶体材料,通过绝热去磁获得了94毫开(零下273.056摄氏度)的极低温,成功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并将该效应命名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超固态是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时,呈现的一种...

川观早8点丨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突破;春节购票日历来了,除夕火车票1月26日开售;...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突破,该科研成果北京时间1月1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记者10日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权威历史考古学者论证,在南京西街遗址发现的“长干古城”始建于3100多年前的...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突破

随后科研人员利用该材料,通过绝热去磁过程获得了94毫开,也就是零下273.056摄氏度的极低温,实现了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并命名该效应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介绍,比如我们把这次发现的材料放到...

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耐2000摄氏度高温陶瓷材料|​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中国新三样出口首…...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Sat. Jan. 13 近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极低温制冷的重要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钴基三角晶格磁性晶体中...

我国科学家提出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新思路|量子|磁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9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由该校苏刚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李伟研究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运用先进的有限温度张量网络态方法,发现了由拓扑激发所引发的巨大磁卡效应,并提出一种无需利用液氦的极低温制冷新...

Nature发文:为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提供新方案-The Paper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突破 打开窗,看见精彩国科大!原标题:《Nature发文:为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提供新方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