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从三线烽火到地下长城,看毛泽东如何下活一盘战略大棋

三线建设:用钢钎在群山间绣出的战略地图 1965年春天,10万建设者突然消失在川滇黔的崇山峻岭中。这是新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迁徙...“广积粮”推动农业技术革命:杂交水稻研究在战备实验室取得突破,化肥厂建设速度提升三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仅提高粮食产量,更提升了国家安全

也就是说在现有水稻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可以提高20%的产量,而到了1988年,当时全国有40%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迅速上升,解决了几千年来伴随中国百姓的温饱问题。可是袁隆平并没有停下...

名额砍半!三线教师晋升路被堵?这些老师正在破局

河南周口李老师的朋友圈,戳中了无数三线教师的痛点。这可不是个别现象—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三线城市教师评职称名额暴减近40%,有些地方甚至挂出\

非洲学生到袁隆平雕像前献花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5月22日是袁隆平逝世4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马达加斯加的西南大学留学生梦蝶来到校内的袁隆平雕像前献上鲜花

“科研候鸟”忙育种①|庄文:杂交水稻人都记着袁老的“两个梦”

“这里种植的多数是高产、优质、广适性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及相关组合。庄文介绍,他所在团队负责的试验田里,有的优质不育系(母本)材料已经开始抽穗,需要及时观察记录,自己先其他科研人员一步从长沙赶到了这里。苗行间,竖着...

一碗大米见证中非友谊 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成长之旅→|种植|马达加斯加_网易订阅

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李艳萍和同事们十年内跑遍了马达加斯加所有的水稻种植区,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实现了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本土化。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副主任 李艳萍:...

揭秘:马达加斯加纸币上的中国杂交水稻:一场跨国农业奇迹与旅行探索_种植_技术_中非

中国凭借自身成功的杂交水稻技术,深刻理解非洲人民对于“零饥饿”的渴望,决定将这一“东方稻谷的秘密”带到这片亟需滋养的土地。中国杂交水稻的诞生与推广:半个世纪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杂交水稻在本国取得巨大成功,使得中国...

【稻禾下的丰碑】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一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回顾他的传奇一生!✨ 三年前的今天,我们失去了袁隆平院士,但他的梦想却从未离开过我们。他曾说过:“我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这个...

“杂交水稻五十年”邮票首日2.2元/枚,“科技创新(四)会创造何种_行情_感觉_成功

为纪念半个世纪前中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中国邮政在10月25日发行《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邮票一套。那么这套承载“世上无饥”愿望邮票,会有何种行情?中国邮政定于 2023 年 10 月 25 日发行《世界上第一...

连 载_杂交_北大荒_水稻

全球现有水稻1.6亿公顷,如有一半种上杂交稻,就可增产1.6亿吨粮食,多养活5亿人口。袁隆平先生带领团队开展第三代杂交稻研究,而且取得了重大突破—“叁优1号”2019年在湖南衡阳作双季晚稻试种,3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了10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