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袁隆平院士逝世4周年,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接续奋斗取得一批新成果

赵炳然的另一重身份是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7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潜心钻研水稻育种和种植38年。其中的34年时光,他都跟随在袁隆平院士身边,...目标:育成年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的超级稻新品种 ...

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技术含量高不高?但可能不是给咱们吃的_品种_种子_遗传物质

就像以前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很多水稻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上表现突出,像培杂泰丰、Y 两优 1173 这些超级稻品种,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保障了咱们的粮食安全。咱国家在太空水稻育种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无数科研...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耐高温“秘密武器”QT12基因_品质_育种_研究

这一发现不仅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供了新策略,也为未来水稻育种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全球气温不断攀升,极端高温事件频发,水稻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正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全球气温每...

2025年水稻行业分析:科技创新引领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了涵盖生物技术、传统育种及品种测试三大平台的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国内首创“工厂化、分段式”育种模式,极大提高了杂交水稻育种创新效率和持续...公司育成的超级稻品种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单产纪录,为实现国家千亿斤粮食...

水稻育种人员如何借助基因编辑增强水稻夜间耐热性?种植|高温|sectiontitle_网易订阅

“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水稻产量,让它的味道更浓郁,但稻谷的品质也很重要。斯里瓦斯塔瓦说道。夜间气温升高 全国和地区的研究显示,美国夜间气温在上升。根据2023年发布的第五次国家气候评估报告,“夜间气温和冬季气温的上升...

多模型解析:筛选适应不同温度的水稻亚种间育种系,助力杂交育种新突破

在气候变化影响水稻产量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展“比较稳定性模型以识别适应不同温度的水稻亚种间育种系用于杂交育种”的研究。通过多模型分析,筛选出 G-17 等优良育种系,为培育适应不同温度的杂交水稻提供材料,意义重大。

“芯”动黑土地,生物育种“未来正来”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摆置的种子、植株等实物向每位来宾展示了...通过育种平台的构建,结合双单倍体、分子标记辅助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垦丰种业”缩短了育种周期,使一个作物品种的育种周期从过去的10年左右,缩短...

禾下追梦70年|袁隆平|杂交水稻|追梦_新浪新闻

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更加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更加精细的田间管理,培育出更高产、更优质、更抗逆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从亩产700公斤到1000公斤,再到更高的产量目标,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了水稻产量的世界纪录,用实际行动...

耕耘当下 共酿未来|郎酒酿造用糯高粱「育种收储」经验交流活动圆满举行

5 月 14 日,以「耕耘当下·共酿未来」为主题的郎酒(酱香型)酿造用糯高粱「育种收储」经验交流活动在郎酒庄园成功举办。...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详细介绍郎糯红系列新品种选育进展,分享了原原种、原种提纯优化技术及田间...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95%,未来如何竞争?

“智能品种智造是未来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智能育种依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培育出最优化的动态调整株型,最终实现增产增质、减投减损的目标。加力培育创新环境 种业振兴离不开具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