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杨德祥|风从延安来(组歌28首)—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为迎接“双喜临门”,《江南时报》特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融媒体新闻行动。我们在“名作流芳”中,追寻着他们的芳容、芳踪、芳香和芳华;我们在“跋涉先行”中,领略着他们的坚定、坚强、坚韧...

江苏文艺符号为中华文化增辉添彩—陈军教授点赞“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融媒体新闻行动_澎湃号·媒体_...

在《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一书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的鼎力支持下,今年4月起,江南时报正式启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融媒体新闻行动,聚焦1935年至1948年延安时期的江苏籍文艺人,从...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27)吴晓邦:与时代对话,为人生而舞-The Paper

《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惹出麻烦,1929年,家里把吴晓邦送到日本,在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留学期间,在早稻田大学大隈会堂,吴晓邦看到了该校大学生创作的舞蹈《群鬼》。...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26)张谔:爱国赤子,为革命艺术燃烧生命-The Paper

据《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介绍,“在南国社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张谔的思想发生转变,他开始向代表进步的左翼倾斜。1931年,张谔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也正是那一年,他参与成立中国左翼美术...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25)严熹:用一腔热血书写艺术人生-The Paper

《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表示,严熹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学习期间,积极参与戏剧创作与演出。他所在的戏剧系联合实验剧团演出话剧,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在动员组织群众、团结教育...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24)袁静:以笔为剑,让“英雄儿女”精神传遍四方-The ...

《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教授介绍。夫妻二人共同投身于革命事业本应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在那样的战争年代,有着太多不幸与无奈。1944年,赵梅生染病去世,袁静则在悲伤中迅速站起,寄情于文,开始了她...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23)张平:人民心中永远的“钢铁战士”-The Paper

《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告诉记者。张平一心前往延安寻求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致力于投身革命事业。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理论与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余泳告诉记者,在那个被赞誉为“革命圣地”的红色土地...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22)水华:为时代留下艺术经典-The Paper

《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介绍:“水华导演的影片数量不算多,但在新中国电影史的每一时期,列数其重要影片,其中都有一部—至少一部‘水华电影’在内。水华曾说:“我真正创作起步还是在聆听了...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⑳|诗人曹辛之:以笔为枪且行且歌-The Paper

《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介绍:“在那儿,为动员民众、鼓舞士气,演剧、歌咏,在墙上画漫画、刷大标语,办墙报,写诗…他什么都干,枪杆诗、诗传单、顺口溜、短诗、长诗、歌词等内容他都写。1939...

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19)吴印咸:追光而行,让珍贵历史瞬间永远定格-The Paper

《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介绍,吴印咸来自宿迁沭阳,马似友来自镇江。1938年,两位江苏籍摄影师先后启程,毅然奔赴延安,以镜头记录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拓垦南泥湾》吴印咸 摄 自学摄影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