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从“鬼马”调皮学生到中大教授,黄天骥回母校讲学“牢记任重致远”-The Paper

当时家住西关的黄天骥要一早步行至学校,从宝源路、长寿路、惠爱路、惠福路,再走到米市路学宫街“南海学宫”上课。求学走远路,加上身体弱,黄天骥坦言,上课时会打瞌睡,刚入学初一时成绩马马虎虎。“在‘南海学宫’的读书...

黄天骥:过了大年说“过年”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7年广州成为日寇的沦陷区之前,老西关人最隆重也最为高兴的日子,就是过春节了,那时广州人称为“过年”。把“过年”说成为“过春节”,那是1949年广州解放后的事。其实,从农历十二月十六,过了“尾祃...

黄天骥丨家住老西关

黄天骥先生离开西关上大学时所摄 一 在上世纪初叶,亦即晚清时期,老西关还是广州市的城乡结合部。那时,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乡下人,若家有余资,多喜欢迁往城市里居住。但市内房屋挤拥,又不便和乡村沟通,他们便大多喜欢在...

黄天骥:戏曲精研承薪火 融会贯通拓新天

黄天骥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州”:1935年生于西关,17岁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董每戡、王季思、詹安泰等著名学者。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八十五岁退休,此间他从未离开康乐园。七十载治学路,黄天骥走得很宽。秉承着...

黄天骥丨饮食美学和科学的结合-The Paper

我祖籍新会,世居广州西关,是纯正的粤人,也是地道的广州人。但是,我对“食”全不理解,平常吃饭,囫囵吞枣,只求填饱肚子。有时和亲朋上馆子小叙,又只顾高谈阔论。即使摆上美馔珍馐,也像“牛嚼牡丹”,食而不知其味。前两...

黄天骥:戏曲精研承薪火 融会贯通拓新天|岭南学人

黄天骥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州”:1935年生于西关,17岁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董每戡、王季思、詹安泰等著名学者。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八十五岁退休,此间他从未离开康乐园。七十载治学路,黄天骥走得很宽。秉承着...

黄天骥︱荔枝湾游记|广州|花艇|何仙姑|秦淮河|科学家_网易订阅

黄天骥︱荔枝湾游记,广州,花艇,游记,何仙姑,秦淮河,荔枝湾,黄天骥,科学家

黄天骥回忆考进中山大学第一天:新生“擅闯”容庚大师家

我家在广州西关,当年,康乐园属广州的远郊,我从市区海珠南路,乘2路公交车,过了海珠桥,经过了“市二宫”,马路就是黄土公路了。路的两旁,全是农田或竹林,过了小港桥,路桥下面,真有一条小河,流经怡乐村,直通到珠江。...

从调皮学生到中大教授,黄天骥揭秘求学路的成长蜕变

黄天骥出生于1947年,那时南海中学在广州的越秀区复办。作为一个曾经的“百厌仔”,他在爷爷的安排下走进了这所私立学校。曾几何时,他需要忍受长途跋涉每天步行上学,从西关的家一路走到校门口。有时,身体的虚弱和求学路途的...

图集|西关美食遇上小林漫画,纸上飘扬广州烟火味

这些主题灵感来源于黄天骥先生的散文,强调食物如何反映城市的性格和哲学。“我是湛江人,但广州西关是我熟悉的区域,平时我会拿着相机来西关的菜市场买菜,花2-3小时逛菜市场、拍照,已经拍了20多年老西关照片。谈及和西关...

相关阅读